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2年1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天水圍循道衞理中學 - 2022年11月

正視學生潛能 提供閃亮舞台 培養各界專才


位於元朗區的天水圍循道衞理中學積極配合時代發展與學生的學習需要,持續優化各教學層面,提升學習效能。黃秀蓮校長與教學團隊實踐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學與教及生命教育並重,發掘每一位學生的獨特之處,並將從興趣所得的成功感轉移到學術,激發學習動力,培育喜愛學習而樂於回饋社會的未來人才。

設立專責班主任 陪伴成長道路

有別於一般學校,中一級特設「三班主任制」,其中2位班主任同時擔任科任老師,第3位班主任則專責陪伴中一學生參與不同活動,共同提供全方位的照顧。黃校長笑言:「專責活動的班主任多為較年輕且有活力的準老師,配合完善的班級經營,能夠營造和諧的朋輩氛圍,從中建立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健康的人際關係。同時,增添管理班主任有助快速精準地了解學生的需要,作出適切的措施;亦有助發掘學術以外的潛能天賦,及早提供相應範疇的支援。」而且,為幫助中一新生自然投入嶄新學習階段,學校舉辦一連串的「中一迎新啟導」活動,包括暑期課程、開學週、語文科及STEM銜接課程、校園定向活動等,幫助新生認識校園環境,並通過圖書館導入課、全方位閱讀策略課等教授實用的學習習慣和技巧。再者,學生亦能從眾多課外活動中選擇最少一個服務團體及興趣學術活動,包括CCC培育營和大哥哥大姊姊計劃,從中建立友愛和諧的同儕圈,為校園生活增添色彩。

此外,由於學校與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已結為「一條龍學校」,老師團隊會定期與附屬小學的老師溝通交流,了解學生之適應及學習情況,從而適度調整課程或教學進程,以提升學與教效益。

培養恆常閱讀 增潤英文能力

學校相信要養成終身學習態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團隊在編排各級上課時間表時均加入閱讀報章、書籍和跨科閱讀課節,確保持續輸入知識和不同觀點,擴闊視野,穩固知識,從而啟發批判性思維。而且,圖書館經常與各科組合作,籌劃科本書展和閱讀比賽,深化課堂所學;由一班喜愛閱讀的圖書管理員主動籌辦圖書分享會和讀書會,營造校內閱讀氣氛,培養學生恆常閱讀習慣,並推而廣之,實踐自主學習。

此外,為有效提升英文學習效能,學校設有拔尖及增潤課程,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3位外籍英語老師主力教授尖子班,重點對焦學生表達能力。學生英語大使(English Ambassadors)亦會恆常舉辦課外學習活動,如「English Day」、語文週、英語分享環節、生涯規劃活動等;英文科組亦經常與不同部門協作,合辦跨學科學習活動,例如邀請國外籃球表演隊及音樂劇團到校演出及與學生交流,營造自然的英文語境。

精準課程規劃 照顧學習多樣性

在「一個也不放棄」及「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教學方針下,學校針對不同學生學習特性,規劃適切的課程框架。校內各級以混合能力分班,再按科本能力分辨尖子,安排進入拔尖班(Star班),讓高能力學生的學習「加深、加快、加廣」。這個安排令一般班別的師生比例亦因此降低,令老師有更多空間照顧每位學生的需要,回應學生特質調整VARK學習風格,建構視覺、聽覺、閱讀及動覺的課業,全面提升學與教效益。

香港中學文憑試對同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亦絕不鬆懈,全力支援中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要,設立「入U班」和「奮進班」,爭取最佳公開試成績。黃副校長指出:「兩個學習小組均由科任老師根據同學的成績作出分析和推薦,接受針對性的小組支援,幫助學生聚焦學科重點,增強應試信心。」同時,學校亦特別增聘人手,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溫習環境。

在「全方位學習」理念下,學校鼓勵學生跳出校園,走出外面探索,拓寬視野,認識國情,建立國際觀,因此於科本、跨科及組別層面都設有學習交流團,目標是讓每位學生每年參與最少1次跨境考察學習,中一至中三以級本為主,中四至中六學生則按選修科及學生個人專長選擇。交流團的足跡遍及中國、日本、越南、澳洲、英國等地,藉以融和學科知識,促進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發展。在疫情下,教學團隊將考察學習的重心回歸本地,進行全校性本地考察活動。各級學生都扣連不同科目,通過各種參觀和導覽,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及經濟發展,提升學生學習深廣度。黃校長補充,每年一度的考察活動不僅有助學生深化學習,更重要的是經過逐年進階的活動,學生能夠經歷成長,熟習團體生活的要訣,鍛鍊自理、解難等終身受用的共通技巧,獲益良多。

設立尖子人才庫 實踐人盡其才

學校相信學生的潛能需要深化培育,才能人盡其才,為社會培育領袖精英,因而設立資優教育組及人才庫(Talent Pool),為天賦優異的學生提供系統化學習歷程。人才庫集多元智能範疇的資優學生,其中包括學術成績、科本資優、學生自薦、老師及家長推薦。以教育局提倡的「三層架構推行模式」,推展校本資優教育,達至「浮才、培才、展才」。在規劃課程時,除了豐富學科課題的知識外,亦設有多元化的特色課程,例如情意、法語、德語、繪畫治療及司儀班,擴闊視野,培養未來發展所需的技能和特質。同時,學校設有人才庫班主任,能更有效全面照顧學生,發展潛能。學生亦會獲推薦加入香港資優學苑,接受外間資源及支援。此外,學校人才庫亦曾進行跨校拔尖活動及考察團,與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尖子互相砥礪。

打造電子校園 革新STEM課程

推行STEM教育有助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訓練解難、創意、邏輯能力,將知識連繫日常生活之中,提升學習效益。教學團隊革新電腦科課程,融入編程、人工智能、360度全景拍攝、無人機等課題;並與科學科協作設計跨學科專題研習,讓學生認識STEM元素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提升解難和融和知識的能力,裝備未來技能。

為創造高效能的學習環境,學校善用優質教育基金的撥款,購置更多器材,甚至擴建STEM活動室「天循啟創空間」(TeenLab for InnoSTEMer),和設計STEM課程。「天循啟創空間」劃分創作室及教室:教室內設有電腦、多部55吋觸控螢幕及兩部先進86吋觸控螢幕,方便進行小組研習、創作和老師教學;創作室內設有多項高科技器材,如大型鐳射切割機、立體打印機、雕刻機、多元化的教學部件、工具等,供學生將創作化為實作。此外,學校亦設有8組STEM課外活動,包括科學隊、人工智能隊、奧數隊、無人機隊、四驅車學會、趣味編程及物聯網IoT等,由專業導師帶領學生探究,以及參加校外比賽。

運用運動輔導 培養體育專才

學校強調多元發展,其中一個方向是「運動輔導」。通過運動訓練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自律、堅毅的精神,發展個人興趣和專長。李紹良助理校長表示:「運動不但是強身健體的活動,更是學會面對挑戰和壓力,建立團隊合作、堅毅而不怕輸精神的重要學習場景。我們喜歡學生運動時的自信神情,從中延伸的潛能發展及體育成就亦能回饋到學習之中,成為繼續升學及取得大學獎學金的重要因素。」學校開設香港中學文憑認可的體育及視覺藝術學科,供對體藝有深厚興趣的學生修讀,在專長範疇中持續深究。

在濃厚的全校運動文化下,各體育校隊都人才濟濟,並貫徹「只要學生願意嘗試,學校便給予機會」的原則,校隊人數超過200人。當中女子田徑隊更是「長勝將軍」,連續11年獲得元朗區學界田徑賽的「女子團體總冠軍」;學校更培訓出多名香港隊代表,其中於2019年畢業的校友盛楚殷被稱為「小欄后」,她在學時更曾代表香港出戰「2018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於女子100米欄項目中為香港歷史性奪得首面金牌,甚至代表香港田徑隊出戰「2018亞運會」,成績驕人。

善用各界資源 創設智能健身室

踏入電子世代,學校絕不固步自封,積極升級校內設施,打造「電子校園」。在優質教育基金超過100萬港幣的支援下,學校得以購置多組電子運動器材,包括智能健身器材、智能體適能檢測儀,以及改建健身室,設立全新的「智能健身室(i.Gym)」。黃校長笑言:「『智能健身室(i.Gym)』內的器材集科技與訓練於一身,學生能在運動後即時獲得體適能數據分析,並通過雲端平台將訓練數集結成個人檔案。這有效幫助學生維持健康體格,加強師生培養恆常運動習慣的動機;各體育校隊亦可以通過個人檔案進行針對性訓練,提升運動表現。再者,修讀香港中學文憑體育科的學生亦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綜合學科知識分析現象,藉以深化學習。」

在疫情期間,各體育場館都經歷暫停開放的時期,學校善用超過200萬港幣外界津貼資助,於全校範圍鋪設與運動場相同的泰坦地面,讓師生及田徑隊能夠持續訓練,維持恆常運動習慣。

深化生命教育 培育循道衞理人

學術成就以外,學校致力培養對社會承擔的學生。故此,教學團隊設計連貫的生命教育課程,培育學生「愛己」、「愛人」、「積極盡心」、「各展潛能」等生命特質,讓學生學習主動洞察不同社群的需要,實踐關愛他人和服務社群,成為新世代具知識及對社會負責的良好公民。學生通過中二級「寓服務於學習」、中三級「眾人皆領袖」、中四級「社區教育服務先鋒計劃」等活動,漸進提升社交、協作、溝通及解難能力。黃校長直言:「我們相信比起課堂學習,學生從『服務』更能收獲『學習』果效。通過有系統的服務成長歷程,我們期望學生能夠與社會連結,了解社會各界的需要和困難,並發揮自己的所學和專才,做到回饋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循道衞理人。」

與此同時,學校於中四級常規課程中加入香港政府認可的急救課程,學習實用的急救技巧,拓展知識面,有志投身醫護行業的學生能及早認識行業相關知識,更為所有學生裝備技能,助人自助,貢獻社會。「在高中課程中,各學科對未來行業的涉獵面不足,例如目前沒有與醫護服務,或是法律相關的選修學科,學生往往無法通過校內課程學習認識行業性質,以精準規劃未來路徑。因此,我們期望利用不同資源開設不同具認受性而校內沒有涵蓋的體驗式課程,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探索多元出路。」李助理校長表示。

學校重視基督教教育,本着聖經教導,積極推動學生認識真理,傳揚福音。通過與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的堂會協作下,學校舉辦多項宗教活動,如晨禱會、宗教日早會、團契、福音週等,藉着組織基督少年軍及僕人領袖,營造濃厚的校園宗教氣氛,以深化信仰教育。「同學們實踐耶穌基督愛主愛人的精神,在薰陶下能夠尊重生命,接納自己,了解專長並加以發揮,並做到推己及人。這無疑是成功的生命教育,貫徹培育整全生命基礎的教育宗旨。」

學生校友多元發展 不同範疇回饋學校

學校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建立他們的能力、信心與承擔,實踐「天循精神」——尊重、自律、投入。學校學生發展多元,包括學術、體育及藝術範疇。例如在藝術方面,黃芷澄同學獲香港體育舞蹈總會選為香港代表隊成員、李希雪同學亦在「香港舞林盛會2021」中榮獲多項大獎。此外,學校栽培學生的藝術素養後,亦鼓勵學生善用天賦,回饋母校,例如為校園繪製壁畫、設計花圃,甚至獲得全港綠化校園工程小園圃設計的中學組冠軍。學校不少畢業生亦成功入讀本地及海外大學,在升學就業、處事態度、領袖才能等方面上,都獲得不同專業界別認同及嘉許,以下為近年部分畢業生的出路。

梁軒童 - 香港大學 工商管理學學士(會計及財務)
周可怡 - 香港大學 工學學士
鄒謹謙 - 香港中文大學 電子工程學士
劉泳桐 -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士
李兆麟 - 香港中文大學 理學士
梁巧瑩 - 香港中文大學 工商管理學士
溫依琪 - 香港中文大學 工程學士
馮纓婻 - 香港中文大學 文學士(中國語文研究)及教育學士(中國語文教育)
楊安恒 - 香港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學士
徐煒立 - 香港科技大學 工程學士
葉家樂 - 香港科技大學 工學士
徐梓珊 - 香港城市大學 工商管理學士(會計)
王啓芸 - 香港城市大學 工商管理學士(商業分析)
劉凱怡 - 香港城市大學 工商管理學士(市場營銷)
冼穎姿 - 香港城市大學 管理科學士
陳梓謙 - 香港城市大學 電機工程學士
何恒元 - 香港城市大學 工學士(材料科學及工程)
郭港興 - 香港城市大學 化學科學士
包得辰 - 香港城市大學 工學士(材料科學及工程)
郭昱行 - 香港理工大學 服裝及紡織(榮譽)文學士
何悅鳴 - 香港理工大學 服裝及紡織(榮譽)文學士
林伊諾 - 香港理工大學 投資科學與金融分析工商管理學士
黃籽舜 - 香港理工大學 護理學(榮譽)理學士
劉家恩 - 香港浸會大學 翻譯(榮譽)文學士

教育傳媒

(左起)李紹良助理校長、黃萬雄副校長、黃秀蓮校長、莫家賢副校長 (左起)李紹良助理校長、黃萬雄副校長、黃秀蓮校長、...
學校相信要養成終身學習態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團隊在編排各級上課時間表時均加入閱讀報章、書籍和跨科閱讀課節,確保持續輸入知識和不同觀點,擴闊視野,穩固知識,從而啟發批判性思維。 學校相信要養成終身學習態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閱讀習...
學校相信要養成終身學習態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團隊在編排各級上課時間表時均加入閱讀報章、書籍和跨科閱讀課節,確保持續輸入知識和不同觀點,擴闊視野,穩固知識,從而啟發批判性思維。 學校相信要養成終身學習態度,必先要奠定良好的閱讀習...
在「一個也不放棄」及「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教學方針下,學校針對不同學生學習特性,規劃適切的課程框架。 在「一個也不放棄」及「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教學方針下...
通過運動訓練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自律、堅毅的精神,發展個人興趣和專長。 通過運動訓練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自律、堅毅的精神...
通過運動訓練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自律、堅毅的精神,發展個人興趣和專長。 通過運動訓練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培養自律、堅毅的精神...
在優質教育基金超過100萬港幣的支援下,學校得以購置多組電子運動器材,包括智能健身器材、智能體適能檢測儀,以及改建健身室,設立全新的「智能健身室(i.Gym)」。 在優質教育基金超過100萬港幣的支援下,學校得以購置...
學校善用超過200萬港幣外界津貼資助,於全校範圍鋪設與運動場相同的泰坦地面,讓師生及田徑隊能夠持續訓練,維持恆常運動習慣。 學校善用超過200萬港幣外界津貼資助,於全校範圍鋪設...
學校於中四級常規課程中加入香港政府認可的急救課程,學習實用的急救技巧,拓展知識面,有志投身醫護行業的學生能及早認識行業相關知識,更為所有學生裝備技能,助人自助,貢獻社會。 學校於中四級常規課程中加入香港政府認可的急救課程,...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